行業動態
-
07-19?鏡種適配?:可定制腹腔鏡、膀胱鏡、膽道鏡等超長鏡體的專用槽體?。
-
07-17?環境要求?:儲存柜應遠離空調出風口、門窗等易受溫濕度干擾的位置?。
-
07-15判斷內窺鏡是否徹底清洗干凈,需 “流程合規 + 外觀無可見污染 + 實驗室檢測達標 + 設備無故障” 四重保障。實際操作中,建議定期結合多種方法抽檢(如每日外觀檢查、每周 ATP / 蛋白檢測、每月微生物培養),同時加強清洗人員培訓(避免操作疏漏),才能Z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。
-
07-12?重復使用消毒劑?:配制后測一次濃度,每次使用前需復測;消毒內鏡數量達規定量一半時,每條內鏡消毒前均需測定?。
-
07-11可較大程度減少溫濕度不穩定對雙門內窺鏡的損害,延長其使用壽命并保證診療安全性。核心原則是:減少環境波動→即時處理水汽→強化密封與干燥→定期排查隱患。
-
07-09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清潔消毒,包括內部層板、掛鉤等接觸面,需使用醫用級中性消毒劑(如季銨鹽類),并確保擦拭后無水分殘留?。若遇血液或分泌物污染,需立即處理并驗證消毒效果?。
-
07-07內窺鏡儲存柜無需按醫療器械注冊或備案,但需符合《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》中關于貯存設施的基本要求。
-
07-05內窺鏡清洗消毒槽的材質通過導熱、保溫、耐溫三大特性影響溫度控制:不銹鋼適合高溫、快速升溫和精準控溫場景,但需額外保溫;塑料類適合低溫、節能場景,但存在導熱慢和耐溫限制。實際應用中,需根據消毒工藝(溫度范圍、升降溫速率、恒溫精度)選擇材質,并通過復合設計、表面處理及智能溫控技術優化溫度控制效果,同時滿足衛生標準與成本需求。
-
07-04成分:溫和表面活性劑,pH 值接近 7。
-
07-02“全程監測”:通過化學指示物(每包必放)、生物監測(滅菌每周 1 次)確保效果,及時發現設備故障或操作失誤。
-
07-01第四槽使用無菌蒸餾水,用于后沖洗,去除內鏡表面殘留的消毒劑和雜質,保證內鏡的清潔和安全。
-
06-30由專人負責清洗消毒及儲存管理,嚴格執行《WS 507-2016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》。